俗稱「玻璃娃娃」的先天成骨不全症每 2-3萬人就有 1名,屬於罕見疾病,越早接受治療,透過水療增強骨關節及肌肉,不易常骨折,就有助擺脫終生坐在輪椅的命運。
先天性成骨不全症關懷協會昨天發表「魚仔水中運動」公益紀錄片,希望藉此讓更多病友及早發現與治療,可以不依靠輔助器行走。
為配合教育部推動高教深耕計畫,幫助學生具備跨域整合的關鍵基礎能力與就業能力,康寧大學與1111人力銀行合作,於今(23)日在康寧大學台北內湖校區,開辦職涯輔導種子老師培訓課程,共有40所學校88位大學老師參加,反應熱烈。
協助學生適才適性發展與產業接軌,已成為國內大學的發展重點,也是教育部評核大學辦學績效的重要指標,但大學在引導學生培養專業及促進就業方面,遇到的最大問題是學生對自我職能及就業市場不夠了解,因此無法發展出對應職場上所需的專業能力。
康寧大學副校長李惠玲表示,康寧大學是以健康產業和服務為發展特色的學校,和國內其他技職導向的大學一樣,都重視學生的專業培養和未來就業。目前對於學生的職涯輔導,主要是透過專業老師、業界老師和職涯輔導中心等,採取多元方式實施。康寧大學系所的專業老師對專業及產業有非常深入的了解,未來我們希望藉由職涯輔導專業的導入,強化專業師資在職涯、適性輔導的能力,在既有基礎上,為學生職涯輔導增添更多助力,以輔導學生進入適合他們的產業及職缺,掌握職場競爭力。
本次課程特別針對大專院校提出的需求而設計,以1111人力銀行開發的「9大職能星」測評做為依據,不但具備開放式的類型,並且已經由200萬施測者,建立豐富且具代表性常模。康寧大學透過對學生人格特質、價值觀、動機進行測量,可測量出學生在職場上可能產生傑出績效的基本特質進行界定,並歸屬出學生職能位置,結合履歷健診、薪資公秤等職涯大師之網路資訊,對即將步入職場的同學,可提供極大幫助。
本次課程回響熱烈,由原本預計的20校50人次,暴增為40所學校88位大學老師出席。這些老師將成為各大學引導學生適性發展及協助就業的種子老師,也為大學學生職涯輔導開啟另一扇窗口。
長庚醫院骨科部醫師高軒楷表示,先天成骨不全症的症狀為易骨折、常合併藍色鞏膜、齒質形成不良、聽小骨硬化而造成漸進性失聰等。症狀可由較輕微的骨質疏鬆到頻繁的骨折,甚至胎兒在子宮內即發生骨折或出生時即骨折。
病友的骨骼易變形,造成肌胸和脊椎側彎,肢體的變形,日常生活中簡單的食衣住行都因骨骼的變形而造成生活及行動不便。
高軒楷指出,很多人認為既然容易骨折,那就靜靜待著,不要動,但其實是錯誤的想法,正因為病友骨骼脆弱,因此透過水中運動增強肌肉的強健就非常重要。
因為水的阻力會隨著肢體移動速度而改變,因此,透過適當的水中運動,病友不但能夠維持身體的健康更可以促進肌肉發展、鍛鍊和保持平衡力,而水的浮力也能減低關節所承受的壓力。
振興醫院復健部物理治療師武而謨表示,水療是藉由水的浮力減輕體重的負荷,讓肌肉、關節鬆弛,從而減輕關節炎、肌肉肌腱炎的疼痛症狀;而水的阻力也能鍛鍊肌肉骨骼,並強化結締組織,促進血液及淋巴液的流動,活化循環系統。
武而謨說,如果有強健的肌肉保護單薄的骨骼,骨折機率會減少,且因病友也易造成雞胸與脊椎變形,會影響呼吸心肺功能,而透過水中運動,四肢連動牽動全身運動,能增強心肺功能、鍛鍊肢體的協調性,讓病友走路步伐平穩有力。康寧大學
目前都正在就讀國小一年級的張証凱和徐詠晴,常常因為骨折而常常住院接受治療,日前接受「魚仔水中運動計畫」,在醫師及物理治療師的幫助下,獲得不錯的成效,期許未來行走能夠不需依賴輔具。